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高福:世界不共享疫苗 病毒就“共享”世界

时间:2021-03-11 19:45:58 | 来源:第一财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两会期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世界如果不共享疫苗,那么病毒就会’共享’世界。”他呼吁新冠疫苗作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接种。

中国疫苗研发处于世界“第一方阵”

高福表示,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中国疫苗研发也处于世界的“第一方阵”,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他在两会上主导的提案意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疫苗研发,并呼吁成立国家疫苗研究中心。

高福同时表示,中国疫苗的生产能力足够大,但仍需要警惕,因为将疫苗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符合必要标准的实际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高福领导的中科院微生物所团队与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联合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批准并开始接种。“我们正在等待最终的三期临床数据。”高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相关审批程序也正在进行中。”

中国已加入世卫组织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且明确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急需。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0多个国家开发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透露,中国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

此外,中国还将推出“春苗行动”,积极协助并争取为海外同胞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王毅表示:“50多个国家正陆续将中国公民纳入本国接种计划,还有不少中国公民在当地依法接种中国疫苗。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在具备条件的国家设立国产疫苗地区接种点,为周边国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务。”

由世卫组织和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GAVI)支持的COVAX,将确保所有参与的国家和经济体都能公平获得新冠疫苗,其核心目标是到2021年底提供20亿剂疫苗。

世卫组织5日表示,COVAX已向20个国家交付了2000多万剂疫苗,还将向另外31个国家交付疫苗。今年2月,加纳和科特迪瓦于今年2月成为首批通过COVAX计划获得新冠疫苗接种的国家。世卫组织预计,从现在到今年5月底,将有2.37亿剂新冠疫苗分配至142个参与COVAX的经济体和国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通过COVAX分发的疫苗数量仍相对较少,只能覆盖接受国家人口的约2%至3%。”为了提高疫苗产量和交付速度,克服出口禁令、原材料短缺等障碍,谭德塞再次呼吁拥有新冠疫苗专利的公司将相关技术转让给其他仍有相对富余产能的公司。

他同时称,尽管疫苗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各国必须继续利用其掌握的所有措施,包括诊断、治疗和一整套经证实的公共卫生措施。

国药已向国内外供应新冠疫苗近1亿剂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在两会期间表示,在产能方面,国药中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投入规模化生产,今年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扩充产能后,未来年产能有望达到30亿剂。

于清明透露,国药中生新冠疫苗已在5个国家注册上市,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注册上市的新冠疫苗。统计显示,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国药中生新冠疫苗紧急使用,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使用国药疫苗的明确需求。

截至目前,国药集团已向国内外供应新冠疫苗近1亿剂,接种6000多万剂次,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于清明在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与药品可及》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机制,提升药品运输整体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医药物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国展现了疫苗的本土研发实力。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中国承诺将继续开发疫苗应对重大传染病,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供紧急应急物资的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在两会的发言中表示:“中国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如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不足、研究力量分散,长效性支持机制不健全、基础研究不稳定,条件设施不完善、快速响应体系不健全等。”

陈薇建议,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在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重大前沿领域系统性地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国家长期稳定投入,实现“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融合,为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破解重大安全风险、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她还呼吁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紧扣国家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梳理“卡脖子”技术和“长板”技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开展跨军地、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达到“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在两会上呼吁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研究。“鉴于新冠病毒在全球快速传播和不断变异的情况,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将长期存在。”袁志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为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风险,袁志明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和批复有条件的实验室开展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包括部署新冠病毒感染性克隆研究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一份关于设立安全可靠的“人体病毒挑战试验平台”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提案,从御敌在前、科技储备在先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内暂不存在的致病原进行“人体挑战试验”的临床研究,建议建立开放和共享的国家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储备疫苗早期研发实力。

“新冠疫情的境外输入压力已成为目前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外已经传播的变异毒株进入中国是必然结果。我国不可能长期采用限制航班、定点隔离等行政手段,必须在病毒进入之前做好科技储备。”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