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家林草局: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年均旅游收入超140亿

时间:2022-06-11 13:44:12 | 来源:第一财经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有一个兔街镇,兔街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当地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就有4000多棵。

今年采茶季到来之后,当地古树茶叶的价格从每公斤100元涨到180元。半坡茶厂、小村茶厂、彝乡茶叶公司等茶叶生产企业的单日销售额都在60万元以上。16户茶农也完成了古树茶私人定购交易,单株订购价格最高达到3.86万元,最低也有1.66万元。茶产业成了兔街镇强村富民的“绿色银行”。

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古茶树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农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是潜在的经济资源。

在贵州省赤水市,这些年,苗族姑娘杨昌芹带着大家推广竹编,推进竹编产业化。杨昌芹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她不仅创办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还打造了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培训、演示、体验为一体的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学员大多是当地的农村妇女。

跟古茶树和竹编一样,持续给地方和百姓带来收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还有很多。

今天(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3类。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其中文化遗产有38项,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共18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与研学人员交流竹编工艺(资料图)。摄影/章轲

在我国的18项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中,有3项涉及国家公园,6项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6项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确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9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主要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管理。在保护地质遗迹、山岳、森林、湖泊、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同时,还保护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平均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收入。

去博物馆“打卡”如今已成为公众的文化消费新选择。2021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79亿人次,数字和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让原本静默无声的文物“活”起来。

文化和旅游部介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在持续进行中。目前,我国已公布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2015年开始至今,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组织下,已经对上千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记录。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副司长严承高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了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有效机制,有力推进了自然保护地与自然遗产协同保护,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国家林草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的比例高达89%;整体状况处于危急的比例为7%,中国为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