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余永定:5.5%如何实现?加大一般预算和专项债对基建的支持

时间:2022-03-05 16:44:15 | 来源:第一财经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5.5%左右。

“报告确定5.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十分鼓舞人心的,至于如何实现5.5%,我们还要看更多的细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今年什么是“稳增长”的最重要抓手? 对此,余永定认为,重点将落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同时,5.5%的增速对应多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值得关注。

基建相关各子行业对整体基建2021年增速的拉动、投资占比及其增速。来源:社科院

余永定表示,土地转让收入减少导致地方财政面临挑战,主要有两个解决方式:一是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加大对地方的支持。“我们的分析显示,中央政府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支出是很小的,这一支出可以扩大,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用这些资金来支持企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可以放宽地方政府发专项债的限制,这也是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一个好办法。”

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余永定与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盛中明、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博涵在近期发表的NFR工作论文《2022年经济增长前景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文章测算指出,为了实现5.5%的GDP增速,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应该达到6%。基础设施融资金额应该达到20万亿元。在这20万亿元中,21%来自预算内资金(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金和专项债),15%来自银行贷款,53%为自筹资金以及5%包括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从实践来看,自筹资金包括四大主要部分:1)企业自有资金;2)企业各类非标准化融资中用于基建项目的部分;3)基建领域PPP项目中来自非政府主体的出资;4)城投公司筹集的城投债资金。

2003年-2020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结构。来源:Wind

文章也提及,中国目前的基建投资融资体制和融资结构并不能完全适应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看出,一般预算支出、专项债、银行贷款、城投债等自筹资金的比例是逐渐提高的,这些资金的成本又是逐级增加的。换言之,越贵的资金用得越多。为了实现基建投资的增长目标,政府有必要对现有基建融资结构进行调整,显著增加一般公共预算对基础设施融资的贡献;提高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各种监管可以适度放松,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筹融资过程中有更大自主权。金融机构为解决基建投资融资困难的种种金融创新应该得到鼓励。

根据2020年的全国财政决算表,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中实际形成基建资金的支出(三级科目汇总)大致为2.14万亿元,仅为一般公共预算基建相关一级科目汇总(6.24万亿元)的34.2%。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基建的三级科目支出。来源:2020年全国财政决算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需要发行多少才能实现增速目标?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若专项债发行后,可足额形成实物投资,那么2022年需新增3.4万亿元专项债;若专项债发行后,形成实物投资比例达到85%,那么2022年需新增4万亿元专项债。若专项债发行后,形成实物投资比例为70%,那么2022年需新增4.9万亿元专项债。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专项债发行额度在3.65万亿元左右,有观点认为,这一数字虽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结转的专项债资金1.4万亿元左右,二者合计超过5万亿元,2022年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仍保持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此外,政府财政赤字设在2.8%,虽低于去年,但较低的赤字并不代表财政政策收紧。政府从国有企业盈利和去年留存资金中提取的资金也将用于今年的政府支出中,这些资金并没有算入预算。

除了基建投资,房地产市场下行的挑战受到各界关注。余永定对记者表示:“今年关键在于支持增长、保证就业和稳定物价,稳定房地产价格、资产价格不是当前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房地产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解决。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得厉害,那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就更应该相应提高,以对冲房地产下降对经济的影响。”

“为了实现增长目标,必须不断在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之间寻找平衡。2022年,天平应该更多向增长倾斜。基建投资是否能够实现较高增速是2022年稳增长的关键。”余永定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