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大气污染和碳排放西移明显,中科院报告建议增加治理设施投入

时间:2022-02-15 16:44:04 | 来源:第一财经

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向我国西北迁移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科学院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机构建议,提高西北地区规模以上行业大气污染物末端处理设施的装机量,增加治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在最新一期《中国科学院院刊》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等多位专家表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有极强的同源性,且与化石燃料燃烧密切相关。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完善,驱动着我国大气污染关键物种的演替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

研究人员利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74个重点城市观测结果,分析了2013-2020年6种主要污染物——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的年际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二氧化氮和细颗粒物浓度的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5微克/立方米和3.9微克/立方米,显著低于东部地区的1.7微克/立方米和5.3微克/立方米、西南地区的1.4微克/立方米和4.1微克/立方米。

另外,西北地区另一重要二次污染物臭氧浓度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年均升高幅度达6.1微克/立方米,显著高于东部的2.9微克/立方米和西南地区的0.9微克/立方米。这一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二次污染程度正在恶化。西北地区的碳排放也显著高于我国其他地区,表明这一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碳排放的重要源区。

资料图 摄影/章轲

专家们分析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西北地区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升高表明化石燃料在该区域使用量增加,而二氧化氮浓度下降幅度较低,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末端治理设施投入和运行不足的情况。

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19年我国东部和西南地区煤炭使用量分别从27.1亿吨和4.3亿吨降低到26.1亿吨和3.4亿吨。但同时,西北地区煤炭使用量却从11.8亿吨增加到16.6亿吨,增幅高达40.7%。其中,新疆、宁夏、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煤炭使用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增加66.9%、60.8%、40.4%、40.1%和24.9%。西北地区煤炭使用量的增加决定了该区域温室气体的增长趋势。

除此之外,西北地区生铁、粗钢、钢材、焦炭、硫酸、烧碱、纯碱和化肥产量亦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22.4%、31.7%、23.1%、12.5%、24.2%、42.3%、43.4%和25.2%。

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装机量严重滞后,以及后续投入的治理费用不足,是导致大气污染现象向西北迁移的另一重要原因。与2013年相比,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废气末端处理设施套数增加109.5%,西南和西北地区仅增加75.0%和64.3%。

专家们建议,鼓励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同时提高西北地区规模以上行业(尤其是电力和非电工业)大气污染物末端处理设施的装机量,增加治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加强末端治理设施的监管。

有环保专家2月15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西部地区应淡化特殊政策招商思路。通过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等吸引产业转移,并根据产业关联性和资源禀赋,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对于承接的项目,应对单位产品能耗、水耗、“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等进行要素评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