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深度|丰田、大众智能汽车不敌特斯拉和自主?未来到元宇宙决战

时间:2021-12-20 13:44:04 | 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正促使全球汽车产业嬗变。

原福特中国COO朱江日前跳槽到百度旗下集度汽车,这位曾供职多家汽车品牌的“市场操刀手”,现在成为集度汽车副总裁,主要负责集度汽车营销、渠道、售后等市场体系从0到1的搭建。“主要与性格有关,我是双子座,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挑战从0到1、从无到有的感觉。”朱江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到他跳槽的主要原因。

朱江称,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薪酬,在现金部分相差不多,主要差别在期权或股权上,但这部分存在诸多变数,而他加入集度,主要是看中百度的互联网基因以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百度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营收超过15%以上,这些让集度在未来变幻莫测的车市上有胜出的机会。

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资的集度在今年3月成立,是智能汽车赛道上的新玩家,双方将基于吉利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近日,百度、集度和高通技术公司宣布,预计于 2023 年上市的集度汽车首款车型,将采用由百度和高通共同支持的智能数字座舱系统。

在朱江看来,上半场电动化是电池、电机、电控等物理层面的竞争,而当前逐渐进入智能汽车的主场,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到来,转向数字化等方面的竞争。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抓住这个时机入场,将加快颠覆中国车市以及全球车市的市场格局。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超出预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下称“中汽协”),2021 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 300 万辆,销量接近 300 万辆。11 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 19.5%。中汽协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这意味着,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4万辆,其中,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36.7万辆。

业内对明年的新能源车市有更高的期待。按中汽协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预测明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0万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更乐观些,他认为明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高达550万辆,明年12月份新能源渗透率能达到35%,全年市场份额达到25~27%,提前三年达成2025年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

丰田、大众砸重金追赶特斯拉

随着中国以及全球新能源车市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偌大的蛋糕正被自主车企和特斯拉分食,这让跨国传统车企巨头危机感陡增,尤其长期位居全球汽车销量冠亚的丰田与大众越来越焦虑,终于按捺不住而重拳出击。

此前被认为对纯电动车态度摇摆不定的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12月14日一口气发布了16款全新电动车,包括bZ4X等5款bZ系列纯电动车型、4款雷克萨斯品牌全新电动车以及7款概念车。“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和难以预测未来的时代。没有一个产品适用于所有人的选择。因此,丰田希望为我们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丰田章男表示。

按计划,未来9年,丰田将投资4万亿日元用于纯电动车型的开发,另外投资4万亿日元持续开发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动以及氢燃料电池车等,共计8万亿日元。预计到2030年,丰田将导入30款纯电动车型,每年将销售3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雷克萨斯品牌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全部销售电动汽车,2035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电动化。

与丰田实力难分伯仲的大众,则已在12月9日公布了新一轮计划,准备在未来5年将投资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大众预计,到2026年,该集团售出的汽车中四分之一将拥有纯电系统。

面对特斯拉猛烈的进攻,全球年销量在1000万辆左右徘徊的丰田和大众感受到压力,不仅是市值已被超过,未来市场将也可能被加速蚕食。在智能汽车赛道上,特斯拉以及“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无所羁绊往前冲,随着自动化和电动出行的革命到来,一旦拐点出现,便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宣布,到2030年将实现年销量2000万辆,这一目标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从其技术创新、运营模式以及在中国等市场的发展速度等情况来看,这一狂妄的目标也许会实现。”一家车企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多年来,丰田与大众斗得如火如荼,却难以预料到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是特斯拉。特斯拉一度濒临破产,2007年丰田出手,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特斯拉3%的股份,还将位于硅谷附近弗里蒙特的一座废弃工厂卖给了特斯拉。正是丰田注入资金以及提供工厂,特斯拉度过难关。不过,丰田却在2017年将特斯拉的股票全部卖出,从此彻底结束了与特斯拉的合作,而特斯拉已逐渐羽丰翼满。得益于去年在华国产上市的Model 3以及今年新增的国产车型Model Y,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前11月总销量为413283辆,其中国内销量为251225辆,出口订单为162058辆。特斯拉一位高管周一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公司正努力在年底前在上海工厂实现年产50万辆的目标, 这几乎相当于特斯拉去年在全球的销量。

据外媒报道,福特CEO 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上个月公司内部会议上称赞了特斯拉。他认为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强大的电动动力系统知识以及特斯拉车辆的简洁构造是其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就是特斯拉对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让电子电气架构得到升级,同时能够大规模开启量产。

事实上,不止福特CEO对特斯拉表示肯定,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也称赞过特斯拉,迪斯在内部沟通会上承认特斯拉的软件领先于大众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并称特斯拉的领先令他“头疼”。为了缩小与特斯拉之间的软件差距,大众集团内部正在实施“特斯拉追赶计划”。福特野马Mach-E项目工程师也曾评价称,特斯拉在电池和高压电子方面的技术和工程,及驾驭这些技术的能力领先行业五年。

特斯拉不断革新,其今年曾在微博上分享了其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Y生产线。与众不同的是,生产线中安装了超大型压铸机,可以生产一体成型汽车大型压铸件,将原来70个零部件合为2个大件,未来甚至会合为一件。多方创新的特斯拉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以及降低成本,让传统车企都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重压下集体开始反击。除了丰田、大众,福特、通用、本田、日产等传统巨头也纷纷推出新的电动化战略。吉姆·法利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叫板,福特欲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中超越特斯拉。

进入智能汽车新战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中国成为各大车企比拼的主战场。

比亚迪多年来是国内补贴政策最大的获利者,今年有望继续守住国内新能源车擂主的地位,其前11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50.98万辆,其中11月销量高达9.12万辆。随着比亚迪、广汽、长城、长安、北汽、吉利等主流自主车企均已完成电动化专用平台建设,加快推出新技术和新车型,以及“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智能汽车赛道提速前进,加上北汽、东风、上汽等汽车集团分别推出极狐、岚图、智己等高端子品牌,品牌向上初见成效,自主阵营整体在新能源领域优势凸显。11月国内新能源厂商销量前十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以及特斯拉之外,其他八家皆是自主车企,而丰田、大众的合资企业则依然榜上无名。特斯拉在华的鲶鱼效应,反而激发了自主车企集体的斗志。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3.2%,豪华车为4.6%,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3.9%。不过,随着跨国车企集体开启报复性反攻,丰田bZ4X等一批重磅纯电动新车型明年将在华推出,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自主车企,都将迎来强劲的对手。

对于2022年走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谈到,明年补贴退坡算是一个坎,所谓政策性补贴退下来了,非补贴性的支持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政策驱动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政策+市场的驱动阶段,现在开始进入市场驱动的第三个阶段。

在陈清泰看来,这一场汽车革命,前半场是电动化,接下来进入竞争更激烈的阶段,要转向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在燃油车上,中国市场是全球重要的竞争市场,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由原来主要是中国车企在本土汽车市场的竞争变成全球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国际大品牌开始集体在华发力。

未来,自主车企、特斯拉以及加大火力的合资品牌交战,业内存在多种声音,有的观点认为,诺基亚等三大传统手机巨头如何走向衰败,手机产业这一幕也将会汽车产业重演,在智能汽车赛道上已领先一步的特斯拉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将迎来“井喷期”;有的观点认为,丰田、大众等这样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跨国车企,技术和资金储备雄厚,一直在等风来,一旦真正发力,姜依然是老的辣;也有的观点认为,智能汽车才刚开始,百度、小米、苹果等互联网巨头入场,将可能后发制人。

《经济学人》指出,在经受过市场颠覆的电脑和手机等行业,创新者会从零开始打造一款新产品,就像特斯拉和苹果那样。可这样的产品一旦投放市场,就可以被复制、被外包。而大众汽车的垂直策略表明它将遵循同样的打法。

大众和特斯拉一样,正在从电池、底盘到软件等垂直整合其供应链,加快创新的步伐。迪斯认为,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制造商相比,汽车的长生命周期给了车企更多的时间去追赶。

“欧洲没有产生本土互联网巨头,欧洲车企普遍缺乏互联网的种子,而且传统车企巨头条条框框诸多,组织架构臃肿,制度流程繁冗,都将成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阻力。”一位业内人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曾在传统跨国车企曾担任高管,但在推动电动化改革过程中并不顺畅。

即便是迪斯,在大众推动电动化过程中,由于涉及人员调整也遭遇到来自工会等方面的压力。而虽然丰田章男在丰田公司握有话语权,但丰田与大众的情况类似,历史包袱重,大象转身有难度,其当前一下祭出的车海战术,业内对此褒贬不一,未来要看此战术的落实进展。

从内燃机转向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的比拼,再到AI、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算法、算力以及数据等技术的较量,车企将在软硬件等方面展开多线路激战。当前,元宇宙概念兴起,未来在虚实结合的世界里,技术迭代加快,随着苹果、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已深度渗入汽车产业链,未来汽车领域或像科幻片那般光怪陆离,让人难以猜到结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