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夺冠》票房破8亿! 中国排球以前的偶像你还记得吗

时间:2020-11-18 15:19:43 | 来源:中国娱乐网

根据猫眼电影的实时数据,截至11月10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女排题材的电影《夺冠》在上映47天后,票房约为8.29亿元人民币。

随着排片越来越少,《夺冠》破10亿的目标,似乎已经很难实现。而大众对于排球的热情,也从电影刚上映时的“高位”迅速回落。

中国排球 (1).jpg

与此同时,11月8日,新赛季的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在广东江门开打,半个月前,全国男排锦标赛刚落幕,北京队力压浙江体彩男排夺冠。

同样是三大球,比起同时进行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男篮职业联赛,排球联赛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中超和CBA联赛由央视和诸多平台转播,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相报道,球迷人数众多,各类话题引发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男排联赛和锦标赛落幕、男排国家队新帅上位,这类消息只在相关球队所在的省市媒体上才有小小的露出,在其他时候、其他地方,基本无人操心,无人关注,完全不能成为全国性体育热点,更别提上热搜。

在三大球中,中国排球曾是神一般的存在,有辉煌的历史、卓越的成就,上世纪八十年代,不但中国女排站到世界之巅,中国男排也是世界劲旅,他们的成绩,他们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让篮球和足球同行望尘莫及。

在中国足球和篮球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职业化改革之后,虽然竞技成绩没有太大的提高,但群众基础、社会影响力、市场开拓、职业化程度等方面,中国排球已被远远甩在后面,落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状态。中国排球到了需要正视现实、痛下决心,改变活法的时候,否则别说在三大球行列里,就是在整个中国竞技体育阵营里,都会被彻底边缘,自生自灭。

中国排球 (2).jpg

辉煌的中国女排

像荒野上的城堡

说起排球,球迷们最近的印象应该是去年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全胜夺冠,捧回第十座世界冠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奖杯,三天后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女排队员们更是登上了花车,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载誉而归。

对于女排的荣耀,就算不太关注排球的人也能如数家珍:10次世界冠军、13次亚锦赛冠军、8块亚运金牌……而女排精神更是突破体育范畴,成为了各行各业学习的典范。

但在女排精神光芒万丈的背后,是冰冷的现实:除了世界大赛上夺冠那一刻,有多少人在关注女排?有多少人知道女排超级联赛?每场女排联赛现场有多少观众?电视机前、网络平台上有多少粉丝?

中国排球 (3).jpg

答案是残酷的。如果你是一个排球铁粉,CCTV5的客户端偶尔会有直播,其他渠道很难看到排球联赛的转播。想看排球比赛,只能去现场,而排球联赛的现场,一般都门可罗雀。

即使大多数的球票是免费送,女排联赛的上座率仍然寥寥,各俱乐部盈利无从谈起,资金投入大多只能用来维持运营,女排队员们的工资很大一部分需要靠当地的体工大队来解决。

这也造成了女排队员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国家队为例,明星选手与普通国手的收入或许是百万级与十万级年薪的差距;而在国家队之外,还有着其他排球运动员,普通俱乐部当中的普通球员,月工资不过数千。更悲凉的是,由于各俱乐部运作困难,这个水平的工资收入也时有拖欠,很多队员在二十四五岁就退役,寻找出路。

比无人喝彩还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三、四十年前红遍全国、群众基础广泛的排球,现在仅剩专业队和部分高校的校队,已谈不上什么群众基础。大中学校校园里,已鲜少排球爱好者的身影。社会上,还在玩排球的多数是爷爷、奶奶辈。说起排球,往往指的是老年气排球。

职业领域,国内女排一线注册队员常年只有数百人,且大多是各地基层体校选送的特长生,几乎……不,应该说是完全没有俱乐部企业专门培养的排球梯队与排球人才。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中国女排,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在全世界,在整个竞技体育界,都是孤例,她的辉煌是靠天吃饭,建立在一个伟大的教练和一群天才选手的基础上,她像荒原上一座孤独的城堡,更像沙滩上一座豪华的大厦,这样的风景能倔强挺立多少年,谁也不知道。

中国排球 (4).jpg

男排曾是优质偶像

如今彻底被人遗忘

头顶着耀眼光环的女排尚且如此,男排运动员的苦处,就好理解了。中国男排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没成绩,没收入,没关注”。

一位男排队员曾开玩笑说:“羡慕中国男篮和男足队员,打得不好还有球迷骂,我们没连骂都没人骂。”这句看似玩笑的背后透着无限心酸。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爱,没有人恨,只有无尽的孤独,那是什么滋味?

去年的世界男排联赛,15站比赛中国男排仅在主场赢了一场,最终以1胜14败的成绩排名倒数第一位,之后的男排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排火线换帅,发挥神勇,但最终也没能完成进军东京的目标。

同样没去得了东京的男篮掀起轩然大波,周琦遭受到球迷和媒体的口诛笔伐,而男排的失利无声无息,这样的状况,已是中国男排的常态。作为国字号队伍,中国男排已经习惯这种孤独,跟中国冰球、水球、曲棍球同病相怜。

中国排球 (5).jpg

国家队都无人关注,联赛当然更无人问津。以河南男排为例,这支曾经是联赛亚军的球队已连续数年没有找到赞助。“我们跑了大概有十几家客户,酒企、地产企业、制造业、食品企业、制药企业等等,跑了一大圈,几乎没人愿意赞助,大家一听是排球,都很委婉地拒绝了。”即使是有赞助的球队,也是少得可怜,杯水车薪。

“我们每次开会都问队员要成绩,可是赢了球,我们能给队员什么呢?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一身伤病,未来的保障也没有定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的。”国内某支球队的教练员曾忍不住诉苦。

无人喝彩的中国男排,现在的群体基础接近濒危。“80年代,我们打联赛的时候,全国光男排就有甲乙丙丁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20多支队伍,那真叫盛况。现在呢,你去翻一下秩序册就知道了,男队女队加一起26支,这就是后备力量薄弱的后果。”曾经叱咤排坛、如今已隐身幕后的教练回忆往昔。

中国排球 (6).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男排是国民优质偶像,他们跟韩国男排大决战大逆转后,北京大学学生连夜庆祝,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励了几代人。当时的核心球员汪嘉伟是世界级巨星,也是横跨体育、娱乐界的男一号。90年代他作为中国男排主教练,还带队在亚锦赛和亚运会上夺得冠军。球风潇洒,长相帅气的汪嘉伟成了无数女孩子魂牵梦绕的偶像,一个日本球迷为了一睹他的风采甚至将他所住酒店对面的三层楼房都包了下来。

不夸张地说,整个80年代全中国最红的两个人,一个是出演《庐山恋》的女演员张瑜,另一个就是汪嘉伟。拿到当下来比较,汪嘉伟的影响力比起朱婷、孙杨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的中国男排,没有成绩,没有市场,没有观众,也无法诞生出汪嘉伟这样的全民偶像。

中国排球 (7).jpg

中国排球不应该如此沉沦

面对职业化不能无动于衷

是排球这项运动被时代抛弃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欧洲的土耳其、意大利和俄罗斯排球联赛,南美的巴西排球联赛,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汇聚了世界上众多的排球明星,上座率可观,商业运营热火朝天,竞技水平也长盛不衰。

亚洲的伊朗,最近十年异军突起,全力打造国内联赛,涌现了一批批高水平球员,国家队登上亚洲之巅后志存高远,世界大赛上频频向欧美强队发起挑战,成为世界排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

日本借奥运会的机会,重振排球雄风,国家队冒出一群极具天赋的球员,竞技水平上遥遥领先于中国男排。他们的群众基础让我们眼馋:日本春季高中排球联赛也叫日本排球高等学校选手权大会,是日本全国性的高中排球比赛,有男子和女子比赛,并同时进行。

日本媒体曾这样描写过联赛开始时的盛况:“球馆里人声鼎沸,看台上座无虚席,二层和三层的观众席上甚至有许多观众站在过道中。参赛球队的支持者包括校长、家长、同学。粉丝身着球队后援会统一的服装,有序的在观众席中排成方阵,喊着整齐的口号,做出一致的手势,尽情为球队加油,甚至还有来自学校的管弦乐队现场伴奏加油。”

中国排球 (8).jpg

只有七八支队伍的韩国女排联赛同样热闹,国内某女排领队还记得去韩国交流学习时看到的场面。“他们的球队都是现代、三星这样的韩国大企业赞助的,比赛时仅这些企业的职工就几乎把看台坐满了,几万人的体育馆基本没有什么空位。”

作为世界排坛数一数二的联赛,土耳其女排联赛更是吸引了一系列顶尖国际球员加盟。包括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塞尔维亚女排队长拉西奇、美国女排前队长拉尔森、巴西女排队长娜塔莉亚,等多位世界顶级球员都曾在这里打过球,可见联赛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中国排球 (9).jpg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振兴三大球”的战略。同属三大球,就每项运动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足球和篮球市场化程度高,队员待遇好,但成绩不如意;排球尤其是女排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却遭遇着收入低、基础弱、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尴尬。

相比足球和篮球,排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作为隔网项目,排球没有直接身体对抗,更讲究技术,理论上,它比足球和篮球更容易出成绩。伊朗、日本男排的异军突起,能为我们提供最好的借鉴。更主要的是,排球在中国三大球里率先走向世界,最有号召力的,何况中国女排现在就是一张金字招牌。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排球界的问题,表面上的问题是没钱没人没成绩,深层次上,面对这些多年存在的问题,有多少人、作出过多少努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