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十年磨一剑,中国原创药曙光初现

时间:2019-11-13 19:44:20 | 来源:第一财经

在浦东张江,沿着龙东大道行驶,会看到道路两侧星罗棋布的制药园区。这些园区中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起来的跨国医药巨头,也有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中国本土的生物医药公司。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拥有举足轻重的发展地位。

科创板推出为本土生物药企注入活力

上个月,罗氏制药斥资8.63亿人民币新建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在浦东张江正式落成,这也是继罗氏在总部瑞士巴塞尔和美国旧金山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研发战略中心。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SeverinSchwan)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是一座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第一个门户。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在中国被发现,被开发。”

罗氏的发展也是张江药谷崛起的缩影,不仅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基地的变迁之路,也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目前,全球制药企业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有17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目前估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60家;在张江,有超过35家已上市或挂牌企业。2018年数据显示,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核心园1.5平方公里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已累计获得约17亿美元的投资。

上海科创板的推出也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保障。作为科创板的首批上市公司,国内主动脉支架生产商上海微创心脉医疗和南京微创诊疗企业南微医学来自医药生物行业。这为中国生物科技迈向更高水平的创新开了一个好头。

专注原创药的微芯生物已经在科创板上市,微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鲁先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的开启迈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关键性的一步,它把过去上市公司追求利润为主的模式引导成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去建立更有壁垒的、更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企业发展模式。真正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就能有机会获得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不断研发投入获得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中国原创药带来新曙光

11月2日,中国医药史上发生了激动人心的大事件,历时22年研究,中国本土研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AD)原创新药甘露特钠(GV-971)胶囊的上市注册申请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该药物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在这之前,全球医药史上已经17年没有任何一款针对这一人类“记忆癌症”的药物上市,GV971的问世,填补了17年的一个巨大的空白。这也是药物发明人耿美玉及其团队历时22年研究迎来的重大突破。

这款药物就是绿谷制药联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制开发而成的。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浦东新区提供了40亩地用于产业化,今年内动工,如果三年能够完成建设,可以满足200万患者用药的销售。这也是按照美国GMP工厂的标准来建设的,“建成之日,也许就是美国临床申报成功之时”。

中国政府不断加快新药审批,也能够更快地造福于患者。在张江发展起来的和黄医药近期也公布了其最新的研发成果,历时十多年于张江研发的抗肿瘤药物索凡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也已于近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这是和黄医药第二款自主研发并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创新肿瘤药物。

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贺隽(ChristianHogg)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尽可能让索凡替尼在获批后惠及更多患者,我们目前正在组建我们自己的肿瘤药物商业化团队,并期望在索凡替尼上市之时便准备就绪,覆盖中国所有相关的医院及诊所。”

和黄医药有8个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进行研发,其中有5个临床候选药物同时在美国、欧洲进行开发,并在全球建立了超过470人的科研团队,将研发网络覆盖至全球。

“制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领域是国家的关键领域,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让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制药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蓬勃。我认为中国的健康医疗领域未来将会从巨大的创新进步转向真正让患者受益。”贺隽(ChristianHogg)对中国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本土的创新药正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国内生物科技公司索元生物通过向国际大药厂引进经过临床后期试验证明其安全性且显示对部分患者有效的新药,利用其独创的生物标记物平台技术在残余的临床样本中找到可预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索元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罗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PD-1/PD-L1为例,目前国内在研的药物至少有上百个;同时,国外PD-L1也在申报进入中国。而投资机构在洞悉了这一变化后,对于在热门靶点上的扎堆的研发管线的投资趋于谨慎,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具备全球市场潜力的研发管线上,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

国内生物制药公司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仿制药大国走向创新药大国,中国已经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江宁军认为,创新药分为两种,一种是改良创新,另一种是全球创新。

“在已知的靶点上,在安全或有效性上有进一步的改良,这就叫改良创新。中国到目前为止,95%以上的药都是仿制药。”江宁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创新药的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应该在有一定保险的改良创新药基础上,适时开展前瞻性的全球创新,两者之间一定是需要平衡的。”

上海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

上海正在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日前在回应第一财经的提问时说:“上海不仅是生物医药研发重镇,汇聚了众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国内包括药物所在内的研发机构、企业。同时,上海是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也是销售总部聚集的地方。”

吴清副市长还向第一财经透露,浦东最近规划3平方公里来打造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加上医疗器械产业园等3个基地,浦东生物医药产业新增规划空间达到了10平方公里,同时在上海的其他郊区也有很多能够提供制造能力的基地。

在介绍张江产业的优势时,张江科学城方面也向第一财经表示:“张江产业的发展聚焦在‘两片’,集成电路(即芯片)和生物制药(即药片),张江正在建设创新药产业基地和医药设备产业基地,打造工业制造研发中心。”

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成立也将不断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制造迈向更高端。

10月18日,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的揭牌,共15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签约,涉及总投资超70亿元。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具备200万平方米物业空间,将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在基础研究、新药发现、临床试验等链条中推进自主创新,汇聚全球顶级资源,努力形成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康养、医美、教育、培训等衍生领域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提升临港新片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国际服务功能。

君实生物CEO李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君实生物被临港未来的规划所吸引,成为入驻园区的第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新项目签约后,将用于产业基地的二期项目建设,扩大抗体的产能。”

李宁介绍称,目前君实生物临港产业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占地80亩,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严格按照国际药品生产管理标准(cGMP)标准建造,引进国际一流的一次性生物加工设备,预计抗PD-1单抗等在研药品将在年内开始生产及验证。相邻地块的二期基地也在规划中,总生产能力将会继续提升。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雄指出,临港新片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研究、规划,构建了体系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将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